对于线上读书会,我一直是不愿意的。
相对于线下,从孩子的角度来说,不够直观;从主持人的角度来说,表现力大打折扣。
但是,251分会的活动之前已经已经做了9场,孩子们互相有了默契,每个成员都熟悉了流程。经过骨干成员的权衡,认为在环境特殊的当下组织一次线上的读书会,是利大于弊的。经过两周的阅读,孩子们在这个固定的时间做输出,就算不如线下读书会生动,起码保证了阅读的连贯性,马上我们又可以开启另一本新书的阅读了。
本次线上读书会,不止是之前报名成功的小朋友可以参加,没有报上名也看了书的小朋友也参加了,我们在不断的尝试新的方法,我一直都说,希望所有爱读书爱分享的小朋友都可以参加读书会,并不想设置任何的门槛,无奈的是线下读书会太多小朋友参会对主持人来说是巨大挑战,这个年纪的小朋友精力充沛,想象力极为丰富,没有经验的主持人常常要声嘶力竭的维持纪律,所以,限制在10人左右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平衡。经过这次活动,我思考,以后我们是否可以用好科技的力量,用线下+线上的方式开展活动,甚至以直播的形式让更多孩子共读一本书,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阅读的力量。
以下是本次读书会的总结
共读书籍:《玛蒂尔达》- 罗尔德·达尔[英]
参会人员:曾艺乔、厉司琪、杨康宸、何哲信、张家睿、李昱霖、曾毓胭、刘芊语、胡艺帆、朱雅彤、余胡菲、王开煜
主持人:曾增
一. 分享印象深刻的一段话
略
二. 问与答
第一类:有确定答案的问题
10英寸是多长?
1英镑是多少人民币?
50便士是多少钱?
这些问题我们要善于把数学知识巧妙的融入进来。我告诉孩子们,1英镑=9人民币,1英镑=100便士,然后提问,50便士是多少人民币?
第二类:与自然科学相关的问题
举例刘芊语的问题:蝾螈的尾巴断了以后,尾巴会长成一条新的蝾螈,并且有之前的10倍大吗?
这里我先给孩子们看了蝾螈的图片,
然后问孩子们是否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动物,有孩子说是两栖动物,有孩子说是蜥蜴。我告诉孩子们蜥蜴属于爬行动物,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有什么关系?我顺势说到生物的进化史,让孩子们知道,爬行动物在进化史上上高于两栖动物的。接着我才解释问题,蝾螈有很强的再生能力,不光是尾巴,就连四肢断了都可以完整复原,科学家正在研究蝾螈的这种能力,希望有朝一日,能用在人类身上。
最后说我也养过它的近亲“小倪”,在乡间的小溪里就生存着这种小型的两栖动物,可是因为人类对环境的破环,这种动物已经很少见了,希望从小让孩子们有保护环境的意识。
第三类:与孩子认知不一样的情感问题
有非常多的孩子提了这类问题,主要集中在“玛蒂尔达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喜欢她”、“为什么玛蒂尔达这么好爸爸还要说她是小坏蛋”。在孩子心中,自己是父母的宝贝,玛蒂尔达面对的情况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,为什么有父母会嫌弃自己的孩子。这里有孩子说她的父母重男轻女,有孩子说父母是傻瓜,我觉得这么说是合理的。
第四类:与孩子认知不一样的超自然问题
这类问题是孩子专属的,一个成年人肯定不会问“玛蒂尔达为什么能移动杯子”、“玛蒂尔达的超能力是哪里来的”这样的问题。因为成年人已经失去了童趣,孩子们却是把自己代入到了故事里面。关于这个问题,作者也给出了解释,大意是玛蒂尔达学习有余力,属于“闲”出来的超能力,后面她跳级学习高年级课程就失去了超能力。
第五类:富有参与感的“编剧思维”
这类问题一般是这样的:
“特朗奇布尔小姐最后去哪儿了”
“玛蒂尔达的爸爸妈妈最后会被捉到吗”
这类问题一般是入戏很深的孩子提出来的,我们要认真的引导孩子来想象多种可能,在想象中,孩子大脑神经细胞突触在进行强“握手”活动,指导突触可塑性。
第六类:探索型或者说“侦探型”问题
“为什么那份遗嘱会神秘的出现呢”
“为什么布鲁斯能把一个巨大的蛋糕吃完呢”
家长们可千万不要忽悠提这类问题的孩子,他们可是会回过头思考问题的哦,要是后面思考的时候发现逻辑问题,看你们如何招架。
三.故事续编
上周,有家长告诉我,孩子问《玛蒂尔达》有没有第二部,她非常期待玛蒂尔达与亨尼小姐一起生活的日子。我鼓励她展开想象,到时候在会上告诉我。所以才有了这个环节,但是还不够完美,这个任务应该提前几天布置下去,不应该让孩子们在读书会上临时想。
续编分为2类
第一类:善有善报、恶有恶报
所有孩子都不希望玛蒂尔达的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,给他们安排了“飞机失事”、“警察在西班牙等候将他们抓捕归案”、“逃亡路上入不敷出最终穷困潦倒”这样的结局;另一边“玛蒂尔达与亨尼小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”。
第二类:改邪归正
玛蒂尔达用魔法治好了特朗奇布尔小姐的病,她醒来后像变了一个人一样,变得又温柔又讲道理,还变得非常喜欢小孩子,从此,特朗奇布尔小姐、亨尼小姐和玛蒂尔达快乐的生活在红房子。
写在最后:
线上读书会对主持人是个挑战,主要体现在对软件的使用逻辑和熟练度方面,这次的读书会只能说是基本完成了目标,离很好还差了一个“不错”,可是我们是“蜗牛读书会”呀,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!
ps.希望没有参加读书会的孩子也读一读这册书。